十招預防塑化劑的毒 林杰樑 教授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
截至6月初,受塑化劑污染的產品幾達上千種,從最初的飲料果凍、糖果、保健食品,到後來的糕餅麵包,甚至藥品,影響層面愈來愈多,眾多商品紛紛中箭。對照國內學者曾研究發現,台灣人的體內塑化劑暴露劑量遠超過其他國家,例如
2007年成功大學李佳璋教授的研究,國內孕婦尿液中塑化劑相關代謝產物的含量,是先進國家孕婦的尿中塑化劑含量的8~20倍;陽明大學蔡美蓮教授也發現國人每天由食物中攝取的塑化劑(DEHP,屬於鄰苯二甲酸酯鹽類的一種)的總量,高達每公斤體重33.4微克,是德國人的3倍,也遠超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所規定,每人每天的塑化劑(DEHP)最大攝取值每公斤體重20微克,國人暴露塑化劑的嚴重程度可見一般。面對這場風暴,除了寄望衛生、環保單位有魄力,儘速研擬保護國人健康的具體作法外,民眾也要重新檢視目前過度塑化的生活方式。 塑化劑是部分經由腎臟、部分經由肝臟代謝,多喝水可使腎臟代謝解毒的能力,發揮最大功效。 2.多吃高纖維的食物 蔬果、五穀雜糧、豆類等高纖維食物,可使肝臟經由分泌膽汁排除糞便中的毒素,使其不會殘留在體內。 3.多吃各種顏色的當季盛產蔬果 許多環境荷爾蒙,包括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塑化劑,經由環境污染累積在食物鏈中,都是以脂溶性的型態存在。一般人暴露的環境荷爾蒙,主要來自於食物,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即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在體內。
紅肉比白肉多20%的油脂,因此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少吃油炸、燒烤以及雞皮鴨皮肥肉等。奶油含量高的餅乾蛋糕等,宜少食用。環境荷爾蒙經常須由肝腎代謝而累積其中,因此少吃養殖動物的內臟,也可以減少吸收環境荷爾蒙。尤其孕婦懷孕時及產子後,進補常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須特別注意。
塑化劑怎麼危害身體? 塑化劑的健康影響,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於老鼠的探討,最近10年來在人類的研究,已經逐漸清楚。根據美國環保署認定塑化劑(DEHP)會引起動物的肝臟腫瘤,為人類可能致癌物質,最近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塑化劑(DEHP是)是一種人類可能致癌物質。塑 化劑含有類似女性賀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女性荷爾蒙相關癌症的風險恐增加。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愈高,生產男嬰的生殖 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愈高,男性生殖器官到肛門的距離愈短。國內學者也發現,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愈高,孕婦體內的甲狀腺荷爾蒙濃度愈低,如此恐怕影 響胎兒的腦部發育,造成智能低下。孩童長期大量暴露塑化劑,在女童會引起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性早熟的女童以後長不高、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男童長期暴露塑化劑會引起女性化的頃向,造成行為偏差,喜歡洋娃娃、扮家家酒。因塑化劑有睪丸的生殖毒性,男性會有精子稀少、活動力弱,易不孕。塑化劑過度暴露,孩童也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
all: [ 首頁 ] [ 向上 ] [ 壓力異常 ] [ 熱痙攣,熱耗竭,熱中風 ] [ 室外空氣污染 ] [ 姑婆芋 ] [ 砷(Arsenic, As) ] [ 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 [ 鎘(Cadmium) ] [ 一氧化碳 ] [ 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 ] [ 珊瑚礁魚類中毒 ] [ 蔓陀蘿 ] [ 戴奧辛 ] [ 海魚肝中毒 ] [ 日常生活中的甲醛(福馬林)污染 ] [ 室內空氣污染 ] [ 鉛( lead, Pb) ] [ 生活中低濃度鉛暴露與一般民眾的健康傷害 ] [ 孔雀石綠的毒害 ] [ 孔雀石綠的毒害 ] [ 汞(Mercury, Hg) ] [ 毒菇類 ] [ 氧化氮類物質 ] [ 噪音的健康影響 ] [ 夾竹挑 ] [ 食物中殘餘有機氯農藥的可能傷害及其預防之道 ] [ 其他重金屬 ] [ 外洩之有毒氣體 ] [ 臭氧(O3, ozone) ] [ 多環碳氫化合物 ] [ 河豚中毒 ] [ 游離輻射的傷害 ] [ 收音機家電電話電磁波 ] [ 電視終端機頻率電磁波 ] [ 雞母珠 ] [ 麻痹性貝殼類中毒 ] [ 毒蛇 ] [ 蟾蜍中毒 ] [ 虎頭蜂 ] [ 水污染 ] [ 氧化硫纇物質、微粒及酸性氣膠狀物 ] [ 電磁場及電磁波的可能傷害 ] [ 洗溫泉可能遭遇之毒氣 ] [ 揮發性有機物質 ] [ 戶外木製品防腐劑的毒性 ] [ 毒奶粉中三聚氰胺(Melanine)的傷害 ] [ 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鹽類)對健康的影響 ] [ 十招預防塑化劑的毒 ] [ 使用美耐皿餐具要小心 ] [ 吃日本美食或到日本玩,不要忘了吃鈣片 ] |
- Aug 16 Sat 2014 17:15
防毒專欄_十招預防塑化劑的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