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1894年11月27日-1989年4月27日)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在日本被稱為「經營之神」。
松下九歲就到火鉢店工作,16歲時進入大阪電燈(今關西電力公司),7年後離職。
1918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辦了松下電器的前身「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
生產自行車用電燈等產品。創業之初曾典當妻子的和服以籌集資金。
1925年,「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創立了「National」品牌,生產電池及收音機。
1935年,「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改名為「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松下幸之助出任社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松下電器受日軍之命生產軍需品。
日本戰敗後,盟軍佔領日本期間,所有參與軍事生產的企業關閉,
松下幸之助被解除社長職務,
在行政主管井植俊夫承擔下松下為戰爭出力的責任而辭職後,
松下幸之助於1947年回到社長的位置。為了重回企業,
松下的行政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
松下電器靠著三寶——洗衣機、電冰箱及電視機──而快速的發展其業務。
1961年,松下幸之助升任為會長(董事長)。
1973年,松下幸之助退休,轉任松下電器的顧問。
松下退休後,因為事業的傑出表現,獲得多項獎項,
以及榮譽學位(他並未正式受過高等教育)。
他曾連續40年是日本繳稅金額排名前100名的人,
到1989年以94歲高齡因肺炎逝世時,
個人財產估計約5000億日元(約合15億美元)
松下幸之助,他所建立的松下企業不僅是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很大的事業。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其家中之庭院散步,當其走到水塘旁時,
看到水塘中假山上的水從高處急速沖流而下,並且流到水塘中的每一個角落,
他突然之間悟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亦是在他過去的經營過程當中,非常有名的-水的哲學。
現就針對這個「水的哲學」加以闡述與說明,以做為企業及個人自我經營與管理的參考。
(1)清濁並吞:
水在流動時不管清水、濁水皆能加以併合,
由此松下幸之助領悟出人或企業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應去面對各種可能的挑戰,
而非去等待好的時機。所以「清濁並吞」即是告訴我們在任何環境下,
皆需讓自己有勇氣下決心開始去做,重要的是當下的即知即行,而非等待和觀望。
(2)隨方亦圓:
水在任何容器中皆可依容器之形狀而呈現出不同形狀的風貌。
人在學習、成長的環境中亦同,處逆境時應下更大的決心,
處順境時應更謙虛的學習,不管在什麼情形下皆能去適應它、
去調適、去面對它、去克服這些環境,那終將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3)上波下靜:
水在表面上雖是波浪起伏,但在水面下卻是平靜無波的。
事業就是要做紮根的工作,根紮得穩,事業才會穩固,
否則,隨波逐流,沒有定位,
在三心二意與三分鐘熱度的情況下,終將一事無成。
(4) 變化無窮:
水 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型態,
例如以水、水蒸氣、雨水、冰塊等不同的方式存在著,
它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的轉化。
松下幸之助又領悟出,做事業亦同,
市場上的變化無窮盡,遇到的人亦是形形色色的。
但成功的抉擇到底何在呢?關鍵在於自己。
因為,市場和人生乃是變化無窮的,需要有彈性去適應,
就如同人在雨天時就應撐傘,
企業在低潮、不景氣時,就應調整策略,
成功的定律卻是不變的,如何識人,
如何保持彈性便是在面對各種狀況時所應具備的。
(5)滲透擴散:
水具有滲透、擴散的能力,
這是許多東西所無法辦到的能力。
人生的成長、學習過程亦應像水一樣,
目標要不斷的提昇和提高,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獲。
(6)久儲必臭:
水靜置放著,一段時日後自然會發臭。
松下幸之助體會到他經營這麼大的事業,
如果沒有讓自己再去學習、成長,那麼一定會落伍,
所以須學習水一樣不斷的去流動。
故學習是無止境的,
惟有不斷的去學習、去努力,才有未來可言。
(7)急流澄清:
水流很快的地方,水一定特別乾淨;
就如同瀑布之頭,因水流湍急,所以水一定是澄清的。
松下幸之助亦因此體會到人生的成長如同急流而下的高速水流產生強大的力量一般,
惟有透過自我要求,方能產生完成目標的力量。
(8) 生存至寶:
人若缺水則必無法生存,所以水是生存至寶。
同樣地,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亦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們自己須下最大的決心,
對於自己的人生和目標有時間、計劃性的努力,
則必會完成自己的人生,成就一 生的事業。
經由以上對「水的哲學」的闡述和說明,我們不難發現,
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用心,我們生活周遭隨時可見,
隨手可得的平凡事物,亦是充滿著生機和啟示。
摘自:知識+
- Nov 19 Fri 2010 01:33
松下幸之助_水的哲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