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裡,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主體不管怎麼說還是企業。
如今所謂的經營企業就是意味著躋身到了主宰現代社會的經濟精英圈裡。
所以企業的經營是非常有意義的,且是能體現我價值的事情。
企業的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作為經濟精英圈裡的成員,應具有無限的自豪感。
然而現實情形如何呢?在企業工作的員工無時無刻不承受著各種精神壓力。
時間總是不夠用,待做的事情總是堆積如山,每天要開的會議總那麼多,要見的客戶也沒完沒了。
工作中不順心的時候總是多於順利的時候,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整天纏繞著人。
即便是公司運營得不錯,又會有那麼多的手伸過來要這要那。
筆者有位朋友,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小的企業,有一度曾陷入了嚴重的勞資紛爭。
等事態結束,他喃喃自語說:「和勞方代表苦苦的談判了幾天以後,
躺在一家旅館裡靜靜的想了想,真有點搞不清自己為什麼要經營企業?」
另外,現在大部分公司員工也覺得很不安,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要被炒掉,
而且對退職後的生活有具體設想的人也寥寥無幾。
看到這企業的經營者和從業人員我突然想到了《華嚴經》的《人法界品》中的善財童子求法的故事。
《華嚴經》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覺悟後最先傳教的經典,
據說是把自己得到的內容原原本本地記載在了裡面。
《華嚴經》是諸多佛教經典種境界最高的經典之一,
其內容博大精深,因而連接近它都讓人打怵,要說理解就更難了。
其具體內容是傳授關於佛祖、菩薩及終生都能成佛的過程。
應為時完畢無瑕的教誨,被稱為人類社會之最佳傑作。
《人法界品》是《華嚴經》的最後部分,可認為是這部經典的結論。
故事講的是一個較善財的凡童求道於53位高師,
並最終成佛的經歷,也就是關於眾生成佛的教誨。
善財求道的態度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其「不屈的意志」。
善財在漫長的求道過程中遇到無數劫難,但他都沒有退卻,沒有躊躇,更沒有懶惰的表現。
在漫長的歲月和路途中,他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坎坷,但一次也沒有動搖過信心,
也沒有心存安逸的想法,更沒有退卻過。
每當遇到困難時總是鞭策自己,鼓勵自己,驅使自己向前再向前的善財童子的形象,
常常會使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今世界的人感到慚愧。
如來佛手指一彈,使善財童子把從眾多師傅那裡學到的佛法忘卻一空。
善財童子:「我什麼也不記得了,如何才好呢?」
如來佛:「是啊,有什麼辦法呢?惟有從頭開始。」
即使聽到這如同天塌的話,善財童子也沒有絲毫的失望。
為了求道,他一步一步地向他最初求道的文殊菩薩的住處,從新開始了艱辛的求法旅程。
善財童子這種懇切的求道精神對於我們,給與很大的啟迪。
無論是誰,剛開始創業或是剛進一家公司時,都是躊躇滿志。
但是由於維持這種初始之心長久的不同,其結果也大相逕庭。
世上的事情無一是容易的,單是如果能夠始終堅持「我一定要是我的事業成功」的信念,
許多障礙也會奇跡般的避你而行。有一天,你就會突然發覺自己的事業發達了或發現了自我。
這種奇跡只有在你一心一意,恆心如意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
每當遇到困難,就像意想善財童子那堅持不懈、毫不動搖的勇氣吧!
如果有了把「我的公司」或「我的人生」近攝成世界上最佳傑作的堅強決心,
你就不會被細小的絆腳石絆倒,你就會堅定不移地去實現你的理想。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
善財童子的又一啟發是,無論是什麼人只要能從他那裡學到東西,
不管其身份和職業如何都要很謙遜地向他求教。
善財童子曾經秋教過的先知中有高僧、帝王、異教徒、商人、小商販、船夫、菩薩,很是多樣。
這故事在暗示我們,無論是什麼人,只要精通某一方面,就可以稱為人師。
現在人們都認為:今後的企業當中只有不斷地學習新東西的組織體系,
即所謂的學習型組織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有位經營者這樣說道:
「未來企業所能擁有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要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經營者的能力」。
德國的赫爾曼·西蒙使用了「學習表面」的重要性。
企業不得不與許許多多的機構打交道,
如顧客、合作公司、競爭對手、銀行、外部的專家、新聞機構,
以及進行戰略性合作的其它公司。
這種接觸關係就可以認為是學習表面,如何形成這種學習表面、如何管理它們,
將會對企業的競爭力起重大的影響。這就是西蒙的基本主張。
筆者認為,管理這種學習表面的基本方向,
應該是向善財童子那樣,敞開心扉、擦亮慧眼。
企業只要能夠敞開大門,廣纜具備學習新知識能力人才,
無疑就可以比競爭對手學習更多、更快、更準確。
開放型的企業文化、學習型的組織以及強勁的競爭力都是很近的「親戚」關係。
不恥下問的謙遜姿態,無論對個人的生活,還是對企業的生存,都是必需的。
摘自:
鳳凰佛教 > 覺悟 > 以現代眼光看善財童子的求道精神
2007年12月06日 10:32佛教天地
如今所謂的經營企業就是意味著躋身到了主宰現代社會的經濟精英圈裡。
所以企業的經營是非常有意義的,且是能體現我價值的事情。
企業的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作為經濟精英圈裡的成員,應具有無限的自豪感。
然而現實情形如何呢?在企業工作的員工無時無刻不承受著各種精神壓力。
時間總是不夠用,待做的事情總是堆積如山,每天要開的會議總那麼多,要見的客戶也沒完沒了。
工作中不順心的時候總是多於順利的時候,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整天纏繞著人。
即便是公司運營得不錯,又會有那麼多的手伸過來要這要那。
筆者有位朋友,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小的企業,有一度曾陷入了嚴重的勞資紛爭。
等事態結束,他喃喃自語說:「和勞方代表苦苦的談判了幾天以後,
躺在一家旅館裡靜靜的想了想,真有點搞不清自己為什麼要經營企業?」
另外,現在大部分公司員工也覺得很不安,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要被炒掉,
而且對退職後的生活有具體設想的人也寥寥無幾。
看到這企業的經營者和從業人員我突然想到了《華嚴經》的《人法界品》中的善財童子求法的故事。
《華嚴經》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覺悟後最先傳教的經典,
據說是把自己得到的內容原原本本地記載在了裡面。
《華嚴經》是諸多佛教經典種境界最高的經典之一,
其內容博大精深,因而連接近它都讓人打怵,要說理解就更難了。
其具體內容是傳授關於佛祖、菩薩及終生都能成佛的過程。
應為時完畢無瑕的教誨,被稱為人類社會之最佳傑作。
《人法界品》是《華嚴經》的最後部分,可認為是這部經典的結論。
故事講的是一個較善財的凡童求道於53位高師,
並最終成佛的經歷,也就是關於眾生成佛的教誨。
善財求道的態度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其「不屈的意志」。
善財在漫長的求道過程中遇到無數劫難,但他都沒有退卻,沒有躊躇,更沒有懶惰的表現。
在漫長的歲月和路途中,他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坎坷,但一次也沒有動搖過信心,
也沒有心存安逸的想法,更沒有退卻過。
每當遇到困難時總是鞭策自己,鼓勵自己,驅使自己向前再向前的善財童子的形象,
常常會使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今世界的人感到慚愧。
如來佛手指一彈,使善財童子把從眾多師傅那裡學到的佛法忘卻一空。
善財童子:「我什麼也不記得了,如何才好呢?」
如來佛:「是啊,有什麼辦法呢?惟有從頭開始。」
即使聽到這如同天塌的話,善財童子也沒有絲毫的失望。
為了求道,他一步一步地向他最初求道的文殊菩薩的住處,從新開始了艱辛的求法旅程。
善財童子這種懇切的求道精神對於我們,給與很大的啟迪。
無論是誰,剛開始創業或是剛進一家公司時,都是躊躇滿志。
但是由於維持這種初始之心長久的不同,其結果也大相逕庭。
世上的事情無一是容易的,單是如果能夠始終堅持「我一定要是我的事業成功」的信念,
許多障礙也會奇跡般的避你而行。有一天,你就會突然發覺自己的事業發達了或發現了自我。
這種奇跡只有在你一心一意,恆心如意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
每當遇到困難,就像意想善財童子那堅持不懈、毫不動搖的勇氣吧!
如果有了把「我的公司」或「我的人生」近攝成世界上最佳傑作的堅強決心,
你就不會被細小的絆腳石絆倒,你就會堅定不移地去實現你的理想。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
善財童子的又一啟發是,無論是什麼人只要能從他那裡學到東西,
不管其身份和職業如何都要很謙遜地向他求教。
善財童子曾經秋教過的先知中有高僧、帝王、異教徒、商人、小商販、船夫、菩薩,很是多樣。
這故事在暗示我們,無論是什麼人,只要精通某一方面,就可以稱為人師。
現在人們都認為:今後的企業當中只有不斷地學習新東西的組織體系,
即所謂的學習型組織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有位經營者這樣說道:
「未來企業所能擁有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要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經營者的能力」。
德國的赫爾曼·西蒙使用了「學習表面」的重要性。
企業不得不與許許多多的機構打交道,
如顧客、合作公司、競爭對手、銀行、外部的專家、新聞機構,
以及進行戰略性合作的其它公司。
這種接觸關係就可以認為是學習表面,如何形成這種學習表面、如何管理它們,
將會對企業的競爭力起重大的影響。這就是西蒙的基本主張。
筆者認為,管理這種學習表面的基本方向,
應該是向善財童子那樣,敞開心扉、擦亮慧眼。
企業只要能夠敞開大門,廣纜具備學習新知識能力人才,
無疑就可以比競爭對手學習更多、更快、更準確。
開放型的企業文化、學習型的組織以及強勁的競爭力都是很近的「親戚」關係。
不恥下問的謙遜姿態,無論對個人的生活,還是對企業的生存,都是必需的。
摘自:
鳳凰佛教 > 覺悟 > 以現代眼光看善財童子的求道精神
2007年12月06日 10:32佛教天地
圖解禪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