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及人口的老化,糖尿病病患日漸增多。目前國內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發病率高達百分之五到十,同時死亡率也在上升。糖尿病與腦中 風、心臟病和高血壓也有密切的關係。近年來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所耗費的醫療支出更是日益龐大。因此對於糖尿病的積極防治是刻不容緩的。
二、 中藥可降血糖及改善症狀,中西醫結合可有效控制併發症。目前口服降血糖的西藥和胰島素對於血糖的控制都有一定的療效,只是會出現低血糖或抗藥性。對於慢性 併發症則是尚無療效確切的藥物。中藥降血糖效果雖不及西藥,但仍具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對伴隨糖尿病的一些症狀如倦怠、乏力、腰酸、口乾與手腳麻木,服用中 藥就有顯著的療效。另外對於已經出現心臟、腦血管、眼睛、神經和腎臟病變的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最好,不但可以改善症狀,還能延緩病程的進展。
三、 中醫治療注重辨證論治,根據階段處方用藥不同。糖尿病在中醫是屬於〝消渴證〞範圍,臟腑病變主要在肺、脾(胃)和腎,病程分成三個階段。早期病機為陰虛燥 熱,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三多)及體重減輕;中期發展成氣陰兩虛,以倦怠、乏力、口乾為主要表現,並可出現視力模糊、手腳麻木或尿中會出現微量白蛋 白;末期演變為陰陽兩虛,併發症加劇,會出現腰酸、手腳冰冷、水腫、陽痿,甚至於失明和尿毒。疾病過程中可能併發心絞痛、冠心病、腦中風和肢端壞疽。中醫 治療糖尿病主要是根據不同的病程,以滋陰清熱、益氣養陰、調補陰陽、補腎活血、清熱利濕和理氣化痰等方法相互配合與靈活應用。
四、 治療糖尿病中藥的現代研究。現階段研究已知許多中藥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黃耆、人參、山藥、玉竹、黃精、枸杞、女貞子、五味子、淫羊藿、天花粉、石斛、生 地、葛根、丹參、黃連、黃芩、絞股藍和苦瓜等。這些中藥分具不同的藥理作用,可知中藥的降糖機轉是多方面的。另有研究指出中藥複方「濟生腎氣丸」可以改善 糖尿病神經病變和腎病變患者的症狀;黃耆則可以減少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及延緩早期糖尿病腎病變的進行。此外對於運用針灸療法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報導 也有不少。
五、糖尿病的生活飲食保健
(一)、起居作息應正常,要有適度的運動,卻不能過度勞累。
(二)、精神情緒應平和,清心寡慾最好,不可動怒或思慮過度。
(三)、飲食習慣應節制,甜食水果要減量,宜清淡、少油膩及辛辣,並忌煙酒。
(四)、房勞傷腎,性生活適度即可,不可過於放縱。
(五)、輔助食療:山藥、枸杞、苦瓜、南瓜、蓮藕、柚子、白木耳、洋蔥、番石榴、地瓜葉和糙米等五穀雜糧都有降血糖的效果。
六、食療藥膳舉例
(一)、苦瓜蚌肉湯
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將活蚌用清水養兩天,去清泥味後取出其肉,與苦瓜共煮湯,加少許油鹽調味即成。適用於燥熱陰虛型,多喝、多食、多尿、消瘦和便秘者。
(二)、天花粉山藥粥
天花粉15克、乾山藥片15克,兩者洗淨打碎,另將米30克洗淨,三者加水三大碗煮20分鐘關火,後加蜂蜜半匙拌勻。每日兩次,每次一碗。適用於氣陰兩虛型,倦怠口乾者。
(三)、山藥粥
乾山藥片45克,或新鮮山藥100克洗淨切片,與米100克煮粥。適用於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但是便秘者宜暫停服用。
(四)、枸杞粥
枸杞子15克和米100克煮粥,對大多數患者都可服用,但腹瀉者宜暫停服用。
文章來源:台南市立醫院醫療網
知識+:山藥的療效
主治:脾虛泄瀉,人痢,虛勞咳嗽,健忘煩熱,遺精,帶下,小便頻數,夜尿,盜汗,糖尿病。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入脾、肺、胃、腎四經。
功效:滋養強壯,生津止渴,濇瀉,補脾肺,益筋骨。
山藥的營養豐富,含大量的澱粉及蛋白質,尚含有粘液質(mucin)、尿囊素(allantoin)、膽鹼(choline)、
纖維素、脂肪、維生素 A、B1、C及鈣、磷、碘等礦物質,可提供人體多種必須的營養。
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除做藥用外,也有做為食糧之用,古籍記載多食山藥塊莖做為主食或副食。
山藥具有抗菌、抗氧化、抑制癌細胞、增強免疫力甚至壯陽等功效;山藥完全無毒,
就算當三餐食用,也不會像馬鈴薯、芋頭一樣讓人變胖。據近代研究顯示,中醫或藥膳治療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有良好效果,特別是於發病之初期即開始中醫治療。
知識+:中醫要如何治療消渴症?
:三消病因肺燥、胃熱、腎虛之別。
醫宗金鑑:消渴篇。
上消:屬肺,飲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屬胃,飲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屬腎,飲水多而小便渾濁,量多。
三消皆屬燥,熱病也,然觀年老好飲茶者,夜必多溺,則非三消皆燥熱也,亦有寒者矣!
(今日許多醫學報導勸人多喝開水,亦為造成老人多飲、多尿之病源│詳見需要多喝開水嗎?篇)
飲水多,小便少而渾赤者屬熱,是火盛耗水而渾也。
飲水少,小便多而清白者屬寒,是火虛不能耗水也。
內經:靈樞五變第四十六篇:
黃 帝問於少俞曰:善病消癉︵能吃能喝而瘦為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黃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 強,剛則多怒,柔者易傷也。黃帝曰:何以候︵診斷︶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皮膚薄而目堅固以深者,長衝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 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是為情志不調之病。
素問生氣通天論:大怒則形氣絕而血死于上,氣為之留,皮膚肌肉為之充塞,而血脈不能通,所以蒸而為熱,熱則消肌膚而消癉之病成矣!
高士宗曰:
按平脈篇云: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上入胸膈,蓋精血少,則氣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剛強,謂五臟之精質柔弱而氣反剛強,是柔者愈弱,而剛者愈剛強,剛柔之不和也。
朱永年曰:
有五臟之消癉,有肌肉之消癉。五臟之消癉,津液內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癉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蓋因內者必及於外,因于外者必及於內也,形體為五臟外內之相合也。
消渴的原因在於燥、熱之氣,影響虛弱的身體所造成,而此燥熱之氣有三:
1.天氣:如夏天,天氣熱,令人口渴,曬太陽,令人口渴,中暑、中暍令人口渴。
2.食物:煎、炒、炸、辛辣......等燥性食物令人口渴,如花生用煮,不使人口渴,用炒、炸很香,但容易使人口渴,如豬肉用煮、用蒸不使人口渴,用炸則使人口渴,食物因料理之不同,易產生對身體不同的影響令人口渴。
3.情緒:諸氣憤鬱,氣血不順,蓄積逆流,血脈不行,轉而為熱令人口渴。
身體虛,熱︵火︶、燥在上焦︵上消︶耗水,則多飲,在中焦︵中消︶耗食則多吃,在下焦︵下消︶因腎虛則多尿。
身體為何會虛呢?熱︵火︶燥是如何進入體內的呢?
4.感冒:感冒分為風暑寒濕燥火,卻被消炎傷心腎,致心腎虛,風寒內侵,又吃燥性食物︵如油炸食物,炒花生、餅乾、辣椒......等︶,致食物之燥與風寒相結合致口乾、口渴。
5.房事過度:房事傷腎、風寒乘虛進入心腎,致口渴又吃冰涼食物而口淡,再食燥性食物致腎陰受傷。
三消為體虛,風寒與燥氣食物結合在上焦為上消,在中焦為中消,在下焦因行房事或消炎傷腎致腎虛而成下消。
消渴雖有上、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消證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其他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而其他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而其他二者較輕,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療,當辨證以論治。
經云:心傳熱於肺,傳為鬲消,治療上消者,宜清熱潤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養陰,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陰補腎,兼補其肺,使金能生水,為治消渴之基本原則。
金匱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食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又曰:﹁渴飲水乾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景 岳全書: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渴證也,大渴引飲,隨飲隨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陽明之火,皆能薰炙而然,故又謂之膈消 也。中消者,中焦病也,多食善飢,不為肌肉,而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謂之消中也。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黃赤,為淋為濁,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漸消 瘦,其病在腎,故又名腎消也。此三消者,古人悉認為火證,然有實火者,以邪熱有餘也。有虛火者,以真陰不足也。治消證而不辨虛實,則未有不誤者矣!
醫 學心悟:三消之證,皆燥熱結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湯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生地八物湯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 補其肺,地黃湯,生脈散並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傷肺也。中消滋腎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專執本經, 但滋其化源,則病易痊矣!
消渴症發生,小便泡沫多,如膏如脂,如麥麩片,如濃油......等許多營養的流失,不止糖份│尿糖,而今日醫學只發明了對糖份的檢查,卻不明各種營養流失的真正原因,而以糖份的多寡做為治療的依據,致殺人如麻的醫療科學產生│糖尿病。
- Nov 24 Wed 2010 22:07
糖尿病中醫藥療法_山藥
close
糖尿病中藥療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