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2 酵 素 純 化 與 分


  

  

酵素純化實驗室

蛋白質抽取

色層分析法

其它純化或分離方法

純化策略

蛋白質定量法

酵素活性測定法

電泳檢定法

分子量決定法

蛋白質構造與組成分析

免疫學工具的利用

蛋白質科技





酵素純化與分析檔案下載中心

另可下載: 生物化學幻燈片  生物化學入門幻燈片  其他相關下載



表 2.1  各種鹽析及沉澱法的比較:

  Salting in 鹽溶 Salting out 鹽析 有機溶劑沉澱  
影響因素

蛋白質分子表面的帶電基團  

蛋白質分子表面的非極性基團

除 hydrophobic 之外的其他作用力  

試劑

NaCl (單價離子)  

硫酸銨 (兩價離子)

甲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發生機制

蛋白質在其 pI 下,因淨電荷為零而聚集沉澱;若加入鹽類,會阻礙其聚集而增加溶解度。

(pI):等電點

硫酸銨的兩價離子,在溶液中搶走附在蛋白質表面 (非極性部分) 的水分子,使得非極性部分相互吸引而聚集沉澱。

降低水活性,使溶液的介電常數下降,增加蛋白質溶質分子之間的作用力,而聚集在一起。  

2.3

2.4

2.5

其它說明

對較低濃度緩衝液進行 透析是 salting in 的反向過程。

1)  非極性蛋白質較早沉澱下來。 

1)  部分蛋白質會變性。

2)  在硫酸銨中蛋白質相當穩定。

2)  有助沉澱的因素:蛋白質分子量大、緩衝液 pH 靠近 pI。


3)  脂溶性蛋白質的溶解度反而增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tar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