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能減碳意識高漲,加上油價不斷攀升,使得開車的負擔變得越來越沉重,若要持續享受行車便利,又要保護環境,選擇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率的汽車,便成了 開車族的選擇之一。近年來,引起廣泛討論的油電混合車,是一種透過「互補機制」將能源有效整合運用的環保車,它既省能又可有效降低內燃機的排污量,是目前 各種環保節能車(如氫燃料電池車或純電動車)中開發最成功的,並且已經大量生產。內燃機與電動馬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力系統,二者的互補特性是什麼?要如 何使它們合作運轉呢?
|
結合油電兩種動力系統的優點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黃國修表示,對於車輛,好的潔淨能源必須是可循環使用、安全性高、 效率高、成本低、可精確計算殘餘量,同時可在短時間內補充能源,並在短時間內釋放能量產生動力。純電動車之所以無法普及,最重要的原因是電池充電的速度過 慢、續航力低且成本稍高,而且電池內的殘餘電量很難像汽油,可做到非常精確的計算,因此純電動車尚有許多技術待克服。
氫燃料電池車排出的廢物雖然只有水,但是氫氣容易爆炸,要如何安全地儲存、輸送是高難度的技術;若改以液態形式,又必須讓氫處在高壓、低溫的環境,因此氫燃料電池車尚無法普及。
油電混合車不單純使用某一種能源,而是結合內燃機與電動馬達兩種不同動力系統。它成功的關鍵在於兩種動力源的優缺點可以互補,達到低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續航力長、性能佳的理想效益。
舉例而言,內燃機在汽車低速時性能差、排放廢氣多,高速時性能好;而電動馬達則是低速時性能好、高 速時性能差,因此油電混合車的設計為低速行駛時只由電動馬達出力,高速行駛再啟動內燃機。和泰汽車公共關係部經理楊湘泉表示,以上述概念可得出油電車的五 個最佳行駛模式(見下方圖表)。
影像來源:和泰汽車公司 |
齒輪組相互運轉,分配動力
油電混合車系統架構簡圖,行星齒輪組將內燃機與電動馬達產生的動力傳至車輪或發電機。(影像來源:和泰汽車公司) |
黃國修說,車輛可以聰明地自動切換兩種動力,主要是軟體與硬體共同合作完成。軟體是由電腦程式控制,它會分析車子與駕駛的情況,如車速、路況、駕駛踩踏油門及煞車的力道或電池殘電量等,判斷該由內燃機或馬達工作,或兩者同時輸出動力。
硬體是由行星齒輪組構成的動力分配系統來分配動力(見右圖),可將內燃機的部份動力與電動馬達的動 力整合輸出到車輪,並將另一部份的內燃機動力分配給發電機,對電池進行充電;當內燃機不工作時,電動馬達的動力也可以單獨輸出到車輪。以TOYOTA的 「行星齒輪」為例(見下圖),最裡層是「太陽輪」,圍繞在太陽輪外面的是「行星輪」,行星輪又和「行星架」連接,所以行星輪會有自轉與公轉的運動,最外圈 齒輪是「環齒輪」。TOYOTA的動力分配系統連接方式是將發電機連接到太陽輪,內燃機連接到行星架,電動馬達與車輪連接。
上圖為行星齒輪組的剖面圖,下圖為行星齒輪各組齒輪與汽車組件 相連接的方式,最內圈的太陽輪與發電機相連;中間的行星架分別與內燃機和行星輪相連;最外圈的環齒輪與電動馬達及車輪相連。三組齒輪可相互影響,因此能讓 內燃機與電動馬達個別傳送動能到車輪或發電機。(電腦繪圖/姚裕評) |
黃國修與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所研究生楊金晟表示,車子起步時,電動馬達傳送動力到環齒輪,環齒輪 再透過鏈條將動力傳送到車輪;一般行駛時,內燃機與電動馬達同時運作,內燃機的一部份動力經由行星架、行星輪傳遞到環齒輪,一部份動力則經由行星架、行星 輪傳遞到與太陽輪連接的發電機;加速行駛時,電池提供額外電力給連接在環齒輪的電動馬達,使電動馬達提供較大的輸出功率;煞車時,車輪轉動的動能會被回充 至與環齒輪相連接的電動馬達,使電動馬達變成發電機,產生電力回充至電瓶。當電池殘電量偏低時,內燃機產生的動能除了透過與行星架連接的行星輪傳到環齒 輪,讓車輪轉動外,行星輪也會牽引太陽輪轉動,發電機從太陽輪接受動能,轉換成電能儲存於電池。簡而言之,行星齒輪是透過齒輪組相互運轉,將電動馬達與內 燃機產生的動力適當地傳到車輪或發電機。
楊湘泉表示,一般汽油車行駛10萬公里共需耗費約1萬公升的油,但油電混合車約只需要5000公升的油,平均可節省50%油耗;再以廢氣排放來看,油電混合車行駛10萬公里所排放的CO2也 比一般汽油車少了7.5公噸,總廢氣排放量則減少80%。由此可知,油電混合車確實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及石油使用量。黃國修表示,車輛屬於移動污染 源,它所排放的廢氣不能被集中處理,因此更潔淨的低碳能源車輛必然是未來的趨勢。在台灣,工研院、中科院、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學系等單位,正分別提供不 同技術與業界合作,如裕隆集團、東元電機等,冀望開發出更具效能、更少污染的油電混合車。由此可預期,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地球環境,單純只用汽油引擎的 車輛將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
Hybrid Engine Vehicle 中文翻譯:「混合式引擎汽車」、「混合動力車」、「油電混合車」 Toyota Prius引擎與馬達等電動元件結合方式的解剖圖 首先得談目前遍佈全球的內燃機引擎(汽油/柴油引擎)的優缺點: 優點:馬力大,技術成熟,擁有遍佈全球的燃料供應及車輛維修體系。 缺點:噪音大,污染空氣,低速運轉時汽油/柴油燃燒不完全,燃料利用率很差,暖車及怠速時則純粹是浪費燃料。在走走停停的市區裡,交通越擁擠,平均能量利用率越低而且排氣污染越嚴重。 雖然內燃機效率不佳,但因汽油及柴油的能量密度遠高於當今最佳的蓄電池及氫燃料電池,所以傳統汽車的續航力大致令人滿意,並風行於全世界。問題是傳統汽車風行才一個世紀,地球的石油蘊藏量就已亮起了紅燈。近年來油價節節高升,汽車又是空氣污染及溫室效應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儘量儘快地減少耗油已是勢在必行,不論用什麼方式都好。如果有人還認為「本大爺/小姐有的是錢,就算油價再漲十倍,我還是要開豪華(耗油)車!」,這種想法可能再過五年就不可行了*,因為一旦省油又省錢的新世代汽車普及後,不但屆時汽車製造業將缺乏意願生產豪華又耗油的傳統汽車,各國政府還可能會立法「嚴懲」堅持浪費燃料的車主們。〔註:本來我想寫十年,但據報導,全世界第2大的科威特Burgan Greater油田產能已經開始下跌,而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已經開始灌水「擠」石油後,就改為五年。換句話說,當初某些專家預測2005年左右全球石油產量將達到頂峰,從此開始下跌並最終枯竭的可怕預言已經實現了。根據全世界最大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一位前副總裁Sadad Al-Husseini推測,如果情況不改善的話,到了2030年,得有10個全新的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才能應付全球的需求。〕
Toyota Prius的Hybrid系統示意圖之一 相對地,以電動馬達驅動的汽車有如下優點:(1) 車輛靜止時馬達可以完全靜止,不浪費能量。(2)以電流大小來調節馬達出力,控制機構簡單,而且沒有汽油/柴油低速運轉時燃燒不完全而效率低落的情 形。(3)整體結構比汽油/柴油簡單,活動零件較少,使用壽命較長。(4)操作時可以非常安靜〔註:遊戲場的碰碰車很吵是錯誤的示範。〕。 |
Toyota Prius的Hybrid系統示意圖之二
全文摘自:科技明星-從複合引擎至鋰電池
--------------------------------
LPG 油氣雙燃料車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廣油氣雙燃料車(即俗稱的瓦斯車),透過補助、增設加氣站等方法,希望車主將現 有的汽油車改裝成可以使用低污染的液化石油氣(liquid petroleum gas, LPG)。LPG車的優點除了燃料價格比汽油低之外,污染也相對較低,根據環保署委託專業單位測試後發現,由汽油車改裝而成的LPG車在一氧化碳 (CO)、碳氫化合物(HC)分別有71%、89%的減量效益,在揮發性有機物VOC、臭氧O3以及主要的溫室氣體CO2 等,也各有54%、97%及14%的減量效益。
LPG車屬於複合動力車,同時使用汽油與液化石油氣兩種能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黃國修表示,LPG車與油電混合車不同,並非利用電動馬達和汽油引擎交互驅動,它的動力完全來自汽油或LPG提供燃料至同一個引擎,但二者不會同時進入汽缸燃燒。
油、氣選擇是透過切換裝置的改變,目前LPG車已經進步到汽油與LPG兩種燃料可以做自動切換的技 術,由於LPG在高溫時燃燒效能較佳,因此車子啟動時,先使用汽油系統;當引擎溫度達到設定值時,才切換至LPG 燃料;當燃料耗盡,再自動切回汽油燃料。若切換至汽油,則將油箱的汽油送進噴射器,噴出霧化汽油與空氣混合至汽缸,燃燒爆炸產生動力;若切換至LPG,須 先由氣化器將裝在高壓儲氣瓶的LPG液體減壓變成氣體,再進入混合器與空氣相混後噴入汽缸。
LPG車自1995年即核准上路,但因「瓦斯車」之名而讓民眾不安。黃國修表示,只要管路安裝正確,並不會有安全疑慮,發生爆炸意外大多是駕駛沒有找合格車廠改裝所導致。LPG車在2007年5月底已由環保署正名為「油氣雙燃料車」。
圖為汽油與LPG燃料的供應流程。當切換至汽油時,汽油會從油箱流出,經噴射器加壓變成霧化汽油,噴入汽缸;切換至LPG燃料時,則由儲氣筒送出液態燃料,至氣化器減壓變成氣體,在LPG混合器與空氣依一定比例相混後,進入汽缸。(電腦繪圖/姚裕評)
摘自:科學人雜誌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