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仔草.醫學百科
筆仔草.醫學百科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別名
竹篙草(《嶺南科學雜志》),黃毛草(《廣州植物志》),墻頭竹、貓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間草藥》),金絲茅《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筆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黃草、胡毛草(《閩東本草》),貓毛草(《廣東中藥》Ⅱ),牛毛草、竹葉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金絲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80厘米。稈直立,纖細。葉片扁平,線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3毫米,先端漸尖,兩面和邊緣多少被毛;葉鞘禿凈,鞘口有毛。穗狀花序單生于主稈和分枝的頂端,柔軟而微曲,長1.5~3厘米;穗軸纖細,節間甚短,被睫毛,節的頂端粗大成截頭狀;小穗成對,一具柄,一無柄,長不及2毫米;基盤的毛約與小穗等長或過之;第一穎的先端截頭狀或渾圓,被睫毛;第二穎較第一穎稍長,脊粗糙,先端被睫毛,2齒裂,具芒,芒直或曲,金黃色,長10~15毫米;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線形,光滑,內稃缺;結實小花的外稃中間有裂隙,裂片被睫毛,具芒,芒與第二穎的相似,但稍長;雄蕊1,花藥有的細小,有的長達1毫米;花柱2,柱頭帚刷狀,長約1毫米。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河邊、墻隙、山坡和潮濕曠野。分布浙江、臺灣、福建、廣東、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化學成份
性味
甘,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無毒。"
②《閩南民間草藥》:"甘,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歸經
《閩東本草》:"入脾、腎、膀胱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治熱病煩渴,泄瀉,黃疸型肝炎,糖尿病,淋蝕,尿血,小便不利。
②《廣東中藥》Ⅱ:"清熱,利水,通淋,涼血。主治淋濁,肝熱,疳積,小兒尿短。"
③《閩東本草》:"治發熱口渴,腸風泄瀉,惡心嘔吐,小便不利,目赤。"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感冒高熱,黃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
附方
①治發熱口渴,泄瀉,熱淋,血淋:鮮金絲草二至四兩。煎湯內服。(《閩東本草》)
②治小兒煩熱不解:金絲草一兩。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糖尿病:金絲草二兩,白果十二枚。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白帶:金絲草一兩,銀杏十四枚。水酌量煎服。(《閩東本草》)
⑤治夢遺泄精,白濁:鮮金絲草一至二兩,鮮海金沙草七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⑥治小兒尿短:金絲草配燈心草、車前草、旱蓬草,煎服。(《廣東中藥》Ⅱ)
台灣產民間藥咸豐草及筆仔草之生藥學研究 -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
關於筆仔草其基源植物據佐佐木之調查,認為是禾本科植物Pogonatherum saccharoi
deum Beauv. var monandrum (Roxb.) Hack. 之全草,又據甘、許等人之調查,則認
為係同科植物P. crinitum (Thuub.) Kunth之乾燥全草,然截至目前尚未被證實。為
了究明市售筆仔草之基源,確保藥效,而從事生藥學之研究。
由生藥學之研究,依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之特徵,
確證了台灣市集咸豐草之基源為下列植物之全草或根莖:
⑴Bidens pilosa L. var minor (Blume) Sherff.
⑵B. pilosa L.
⑶B. chilensis DC.
而筆仔草之基源為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之全草。
咸豐草係本省常用之肝炎治療民間藥,
為解熱、利尿、消炎、收斂藥,
民間常用於急、慢性盲腸炎、腎炎、痢疾、胃腸炎、
流行性感冒、咽喉腫痛、牙痛、肝炎、黃疸等之治療。
關於咸豐著之基源,根據甘偉松、許鴻源、邱永年、張光雄、歐潤芝及門福民等人之
調查,認為係Compositae(菊科)植物Bidens pilosa L. var. minor (Blume)Sherff
之根莖或全草,其別名又叫符因頭、同治草、婆婆針、鬼針草、差查某仔(赤查某)
等。而其同屬植物Bidens pilosa l.據佐佐木舜一之調查,也叫符因頭、婆婆針、鬼
針草;又據佐佐木、張及邱等之調查,B.bipinnata L.在某些地方亦稱為婆婆針,由
於同名異物,而有混用之現象,致其基源混亂不清。為了究明市售咸豐草之基源,確
保藥效及開發資源而從事生藥學之研究。
另筆仔草亦為台灣民間常用之生藥,能清熱、解暑、利尿、解毒通便,
民間常用於
黃疸型肝炎、糖尿病、感冒高熱、中暑、尿路感染、腎炎、水腫等疾病之治療。
留言列表